甘肃正宁县城隍庙 泾河传连载之十八:子午岭的神秘水源与地理坐标解析

  • 甘肃正宁县城隍庙 泾河传连载之十八:子午岭的神秘水源与地理坐标解析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石牌坊
摘要

源自子午岭的水们古人称北为“子”,南为“午”,故称这段山岭为子午岭。我所关注的当然是子午岭西麓的马莲河,因为她是泾河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泾河从县境西南部逶迤流过,成为正宁与陕西长武县的界河。2021年12月17日,怀着一种敬畏,我又一次走向了马莲河,走向了子午岭。

《精和传》连载18号

子午岭的水

景浩

甘肃正宁县城隍庙_会宁城隍庙_静宁城隍庙

地球有经线,也称为经度,是地面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指示南北方向。与此相关的是纬度线,它是地球表面一点随着地球自转而形成的轨迹,表示东西方向。人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绘制经度线和纬度线,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地面上并没有可以直观看到的真正的经纬线。相互垂直的经纬线构成了地球上的坐标经纬网。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球上应该有无数的经脉。

子午线也称为本初子午线。用民间的说法,就是正南、正北的方向。什么样的山脉才配以子午命名?

答案就是子午岭,它横跨陕西、甘肃两省,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与本初子午线同向!古人称北为“子”,南为“午”,故称这段山脉为子午岭。

子午岭,又名横岭、桥山,是桥山山脉的一支。地处泾河、洛河两大水系之间。时至对她的地位评价非常高,说是在邦宁西边。清,东与延安接壤,南与耀州接壤,北与延边接壤,绵延400多公里。狭义的子午岭是指现代地理学中的斜梁。自合水县五亭子至正宁县刘家店,山脉呈南北走向。广义的子午岭包括横岭、歇梁、老爷岭、青龙山、子午岭(狭义)等山脉。北起定边县马鞍山,南至淳化县萨嘎山。南北长413公里,包括庆阳市。领土面积207公里,东西宽60至80公里。

从历史上看,子午岭很早就为我们的祖先所关注。中国的始祖轩辕黄帝最先迁徙到了这一地区。他“迁徙,撕开山岭”,披荆斩棘,开辟荒野,死后长眠于子午山。岭山脉。黄帝陵位于子午岭东侧的桥山上,故子午岭又被称为“圣人之条”。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子午岭位于著名的东之院和洛川院之间的高山上。东北与白玉山、崂山相望,南连渭北高原,西北起华池县,由北向南延伸。发源于黄陵县威岭岭以南,分东、西支流,深入洛河、泾泾县境内。河流源头形成泾水河、洛水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一路向南,南端与渭北平原相连,西支延伸至旬邑、淳化、耀州等县毗邻地区。石门山为最高点,海拔1885米。它是关中北部的最高点,是子午岭。以及北山系的最高峰;东支延伸至宜君、铜川、耀县,形成宜君梁。

从行政区划上看,子午岭横跨陕西、甘肃两省。西麓包括甘肃华池、合水、宁县、正宁四县,东麓包括陕西富县、黄陵、宜君、铜川、银台区。 、耀县、旬邑6县,共10县,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4县面积1.9万平方公里,陕西6县面积1.21万平方公里。

从地貌上看,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上的石山之一。它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南高北低。它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1300米至1700米之间,相对高差300米。米。与西北地区其他山峰不同,子午岭凉帽山顶圆润平缓,倾斜度只有3至5度。山体结构呈牛脊状,主岭南北走向,成为泾水河与洛水河的分水岭。两侧的支撑梁形成次分水岭,东西向延伸三十、四十公里。东部有洛水支流葫芦河、巨水河;西有泾水河支流马连河。子午岭除南部外,大部分地面都被深厚的黄土覆盖。地貌具有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点。地势起伏,沟壑深邃。凉帽顶与河床高差约200米。南部地区,最高深度可达300米至500米。由于受古地形影响和长期流水侵蚀,地面被切割成片片,成为典型的黄土赤梁丘陵地貌。区内黄土及类黄土物质一般分布在梁峁顶部及其斜坡上。在切割的山谷和河谷中可以看到基岩暴露。主要是中生代沉积岩层,从东到西,从老到新。并向西倾斜1至3度。新近纪岩层不整合或假整合地覆盖在中生代地层上,第四纪黄土和类黄土物质覆盖在各种古老的岩层上。

甘肃正宁县城隍庙_会宁城隍庙_静宁城隍庙

从气候特征来看,子午岭山脉地处森林草原与半干旱草原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山脉北半部陇西中北部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南半部陇西中南部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500~620毫米,地带性土壤为灰棕壤。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子午岭成为黄土高原上保存完好的自然植被区和黄土高原中部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公益林。区内有大小河流15条,其中两大水系为西部泾河流域的马连河和东部北洛河流域的葫芦河。

当然,我关注的是子午山脉西麓的马莲河,因为她是泾河家族的重要成员。

正如龙山山脉发育了泾河的原始源头一样,子午岭也发育了马连河左岸的大部分支流。子午岭山脉自北向南绵延,形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河流。华池县最重要的河流有柔源河、源城河、城壕川河。合水县主要河流有合水川、瓦岗川、古城川。宁县境内主要有相乐川、平道川、九龙河等。正宁县境内有河拉沟河、四郎河、志荡河。

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源于她的身体,位于华池、合水、宁县的河流无一例外地涌入马连河的怀抱,而发源于甘肃正宁、陕西旬邑县的子午山南麓。石狼河、志砀河等,由于地处更南,直接流入泾河,因此有幸升格为泾河一级支流。

正宁县位于子午岭东侧。从地图上看,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势东高西低,东宽西窄,很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泾河蜿蜒流过县城西南部,成为陕西正宁与长武县的界河。子午岭西侧延伸的空地坡度平缓,应该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有嘉鱼河、嘉鱼河等五条河流,但这片平坦开阔的原面却被无情地切割成东西平行的四条狭长的原面。从北到南分别是月明高原、共和高原、永和高原、三家园。高原被河流夹在中间,河流拱过高原,形成典型的大平原与大河并行的独特地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水是黄土高原的命脉和根本,高原是黄土大地的灵魂和精神。关家川流经直荡河,洛川流经四郎河,嘉鱼河流经嘉鱼河。已成为正宁县人口最密集、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然,和大部分地区的西北干旱高原一样,整个正宁还有数百条无名小沟壑。它们都深陷于纵横交错的沟壑之中,距高原的落差大多在350至400米。之间。通常它只是一条干沟。只有下雨的时候,洪水才会带着黄土倾泻而下。日月渐增,黄土流走,沟渠越来越深,高原越来越高。

正宁大地上,志荡河与四郎河堪称孪生姐妹。他们有着相同的出身和经历。它们均发源于正宁县东部的子午岭山脉。最终从正宁县流出,流入陕西省。作为正宁县与旬邑县、宾县的界河,两者长度大致相同,流向基本一致。

了解正宁县的历史,从走进洛川、走近四郎河开始。

四郎河是正宁县与长武县的界河。发源于子午岭西侧的正宁县艾蒿店。全长80多公里,东西方向贯穿县城。

2021年12月17日,我怀着敬畏之心,再次走向马连河和子午岭。这次,我的目的地是洛川的四郎河。经宁州,沿九龙江而上,向南到达米桥镇,在朋友雷昭家过夜,再经正宁县,经过榆林子镇,然后向南直奔洛川。一路上,小雷讲述着关于四郎河的古老传说,四郎河的由来,以及舍身救民的四郎兄弟。我心里感到了尊重和感动。

甘肃正宁县城隍庙_会宁城隍庙_静宁城隍庙

车子开始下坡,远处出现了一条河流,从东向西延伸,那就是洛川。但此刻,更引人注目的却是一条连接北苑和南苑、穿越洛川的高速公路。一座从北向南飞翔的高架桥在洛川的上空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然后消失在对面。南苑一处水沟内。这是新竣工的G69国道,是银白高速公路南直通旬邑的一段。行驶在这座高架桥上,“适合”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显然,雄伟的银白高速洛川高架太过耀眼夺目,而深陷其下的,是洛川狭窄的通道和略显模糊的洛川身影。

只用了几分钟,车子就到达了河底。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老照片:淡黄色的小镇,其实只是一条狭窄的街道;有的村民去赶集甘肃正宁县城隍庙,有的店铺在街道两旁摆摊;绳子上拉着硬塑料布,三轮车斜躺着;砖铺的街道是土黄色的,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也是土黄色的。面条;卖篮子鸡蛋的女人,骑着两轮摩托车的男人,一脚踩地,一脚踩引擎,背着书包走在街上的孩子们……迷迷糊糊中,我以为自己正在旅行另一个时空:人们慢慢地走过街道,无声地滑过眼前的街道和老建筑,仿佛正在播放一部老电影的慢动作。

但四五百米外,街道的尽头,高大雄伟、排列整齐的高架桥墩清楚地提醒着我:这就是洛川!

很快,我的眼睛就被惊醒了,因为在洛川的街道上,三座高大的明代石牌坊映入眼帘。赵氏三房正是我这次专程的目标。

据史料记载,赵氏三坊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自明代以来甘肃正宁县城隍庙,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自西向东依次为“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其中“天官坊”、“清官坊”是明代为表彰正宁出身的清官赵邦庆而设立的。两者高8.1米,宽约8.23米。 “恩宠坊”是赵邦庆为母亲刘家、高家修建的。高9.7米,宽8.35米。赵氏三坊是一座山顶风格的大广场,分为上、中、下三层。很整洁、庄严。其规模在整个陇东、精河流域极为罕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赵氏三坊上的石匾。每方有上、中、下匾额,两侧刻有铭文。它不仅数量多,而且容量也大。书法雄浑有力,雕刻精美。值得一提的是。堪称碑刻、书法的瑰宝。 “清官坊”西侧中央匾额下,自上而下三块匾额依次刻有“清主天草”、“一代清官”、“清风金节”;东侧的三块牌匾从上到下,第一块的字迹非常分散,无法辨认。下面两字依次是“曹青推荐”和“顾青震惊世界”。 “天官坊”西侧正中的匾额下,自上而下三块匾额分别写着“天官大福”、“壬辰进士”、“滕县令”;东侧三块匾额从上到下分别写着“天官”、“大夫”、“辛卯遂宫”、“辛卯文魁”。可见,“清官坊”、“天官坊”两石坊的内容,多是歌颂赵庆邦的清官官风和高尚品行。最东边的赵邦庆为母亲竖立的“皇帝坊”,牌匾多达4块,规定比前两块还高。西侧顶部中央为“奉天圣旨”,4块匾额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为“宠西天观”、“玄日照耀”、“簠簋”、“寻炼”、“斋衣画绣”;东侧上部正中为“天官令”,自上而下四匾分别为“文林颂”、“恩容二母”、“启兄遗志”、“蒙吉欧弟” ”,内容是赞扬赵妈妈对孩子的熟练教导和清晰的举止。

赵氏三坊规定为四柱三门,三层三檐。每扇门、每层的构件都是独立组合形成的。整个结构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为基础,完美融合。四根柱基前后各辅有1米高的柱石。顶部雕有石兽,造型古朴。它们不仅起到装饰、美化作用,还起到加固、稳定石方的作用;三梁均饰人物。浮雕作为装饰,造型饱满、生动。檐角刻有石兽,头角雄伟,栩栩如生。三座石碑不仅造型精美,而且铭文精美。堪称明代古迹中的杰作。石方采用红砂岩凿制而成,镶嵌而成。柱子、石方面均雕有图画文字。内容有人物、器物、飞禽走兽,还有山川云雾、乃至陇东地区。常见的庭院村落等,构图结构严谨,场面宏大,雕刻细腻,形象逼真。无论远观还是近看,三个广场都造型简洁,工艺独特。牌坊上的牌匾虽多,却毫无复杂之感;虽然牌坊梁多、屋顶宽,但工匠们利用石柱、夹石,巧妙地解决了机械承重问题。设计之精美,结构之科学,令人叹为观止。

洛川,原名扬州,北魏时为扬州郡县治。位于罗山脚下著名的尼阳路左侧,也就是现在的洛川镇。新城修建的年份是公元441年,即北魏太平帝二年。 598年,隋文帝取洛水出川之意,下旨改扬州县为洛川县。公元742年,县城所在地罗山发现了27尊玉真人雕像。唐玄宗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将洛川县改为镇宁县,取真人出现保平安之意。到了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为避宗胤禛的讳,镇宁县更名为正宁县。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旧制度被废除。民国十八年,正宁县爆发民间起义。县令李建全被饿民杀害。县城迁至山河镇,洛川成为废城。时间是1929年,距洛川建城已有1488年了。事实上,就交通而言,洛川四面环山,出行并不方便。这条从青州到长安的道路并不是首选的官道。但由于地处尼阳商道,一代代商人从尼阳(宁州)前往滨州,最后到达长安。于是,这条古道就是古代商人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在洛川,政治屈服于商业,官员让位于商人。这是中国历来重农抑商的农耕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奇迹。

走进洛川古镇,你会感受到岁月坚硬的存在,内心像一把老刀割肉般的疼痛,周围的一切都会让你的胸口发紧。眼前的洛川古城古老而庄严,历经沧桑却古朴典雅。洛川人民是热情的。清代,洛川人在“赵氏三房”旁添加了“铁旗杆”、“铁狮子”、“铁鹤”等物,以提高其威望。 “铁旗杆”竖立在洛川小学现大门两侧、原城隍庙前,距赵氏石坊约200米,高约16米。旗杆从两只张牙舞爪的铁狮子的背上穿过。顶部有一只展翅的仙鹤,旗杆上身有两条龙,方头四角各插有小旗,旗中写有“破”字,呈飘扬状,还有小铃铛。绑在号角下,在风中发出声音。杆子下部挂有对联。右联为“社保鸡豚永留”,左联为“旗帜翻倒,熊虎待风”。旗杆上有铭文,铸造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惜铁旗杆下挂的对联现已遗失,我们也没有看到。街东,今洛川九年学堂院内,有元代至郑代所建的文庙正殿。曾屡毁又重建,现在的这座是清代所建。原来有一座巨大的建筑群,现仅存正殿,坐北面。南边,有一座坚硬的山顶。山脊两端有猫头鹰亲吻。面阔五间。柱子和斗拱都是双头双头的,嘴特别长。至今仍保存完好。大殿周围有5棵高大的古柏。据民间传说,亨伯。由于COVID-19疫情的影响,我们被学校门卫挡在门口,没有看到。不过,知道文庙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我感到很欣慰。洛川古城文物丰富、数量多、水平高。其中,赵氏三坊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天碑、青铁旗杆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雄宝殿、赵氏宗祠等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8月,洛川被甘肃省建设厅、省文物局评为甘肃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遗憾洛川这个地方被人遗忘了!参拜了赵氏三坊和铁旗杆后,我和小雷探索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前世今生。穿过不足500米的洛川街,顺东门坡而下,就到了城外。七八米高的旧城墙依然高大,南北长约500米。北墙外,一条细河静静地南流。这是保护古城北墙的小溪。沿着城墙外的道路走去,只见城墙已经倒塌,树木粗如碗,树根倒在路边;高高的城墙上,有一个一米见方的洞,天光透进来,看到里面快要塌陷了。房屋有半面墙,有一根椽子斜撑着。城外不远处,洛川河像一个不嫌弃母亲的儿子,从城东的上川蜿蜒而过,逼近东城墙,然后绕到城南,流经南城。城墙,然后循环至西城墙。一片水自然而有意识地环绕着东、南、西三座城墙,形成了一条天然护城河。山远,水近。洛川古城良好的风水也许是这座古城在这里幸存了近1500年的原因。主要原因。再次回到街道上,街道两旁都是摇摇欲坠的墙体和屋顶倒塌的破旧房屋。走进一条小巷,一栋房屋狭窄的木门框内,一扇无色的木门半掩着。门外的墙上,用毛笔写着1958年生产队的分工内容。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一栋又一栋无人居住的倒塌房屋,居然还看到了城墙上的洞。刚刚看到城外。出了巷子,街边有一栋门面房子,白底蓝字,仿宋体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四个字。这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的供销合作社——但现在已经没有屋顶了。

静宁城隍庙_甘肃正宁县城隍庙_会宁城隍庙

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时光啊!试想,100年前、1000年前、1480年前,在那条虽小却极其清澈的石狼河深处,有这样一个好地方:雄伟的洛川高原南北岸、开阔的道路、洛水河从中流过,蜿蜒曲折,田野里生机勃勃,万物生长。传说中的洛川城,正宁县的古县城,房屋漂亮,街道宽阔,人口密集,建筑有序。但仅仅一百多年后,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十年来,我几乎走遍了泾河流域所有的城市和乡村。平心而论,洛川是真正意义上的废墟。而且,我隐约感觉,有一天,在不远的将来,洛川或许会被时间彻底抹去,消失在尘埃之中,不留痕迹。

离开洛川古城后,我们怀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心情,沿着河流向东走去。丝浪河静静地流淌,河边星罗棋布着几个村庄。新修的硬化道路连接着远方,耕田平整有序。一切都和我们所见惯的陇东其他村庄一样,透着几分祥和与生机。与四郎河下游的深谷窄谷完全不同。不同的。天空放晴了,忧郁的心情终于迎来了一缕阳光,变得明朗起来。直到快到安立水库,看到远处翠绿的子午岭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才开始返程。

事实上,倒塌的只是一座昔日的城市,但幸存下来的是我们这片土地永恒的精神和灵魂。一条河,一条河,一座城,从扬州到洛川,从镇宁到正宁。虽然县名变了,但在人们的认知中,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四郎河永远是四郎河!洛川永远是洛川!

结束了四郎河之行,穿过五清源,我们到达了志砀河,这是甘肃泾河的最后一条支流,更靠近南方。志砀河的源头又名单家河。发源于子午岭东侧,自东北流向西南。它一路上汇聚了许多细小的溪流,逐渐变得强大。出正宁县陈家川,进入旬邑县芝田镇。温家川为正宁、旬邑县界河,流经陕西、甘肃边境,经地庙乡店子河、刘家店村,至万家川,出旬邑县,进入宾县,在高曲汇合。进入泾河。志荡河全长88.9公里。上游在正宁县称志荡河,下游在宾县称红岩河。主要支流有北川、社地沟、西洼嘴、张家沟。它们规模虽小,但过程漫长,对泾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子午岭孕育了一群水族姐妹。每一颗都清晰明亮,不染尘世尘埃,都给这座英雄山带来了无限的荣耀。从此,子午岭的名字就与泾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一起。

回顾过去的问题

静宁城隍庙_会宁城隍庙_甘肃正宁县城隍庙

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幸福。与朋友分享快乐!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分享到朋友圈”。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