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河南府城隍庙,俗称“府城隍庙”,位于老城西街西段北侧,坐北朝南。原占地120亩。至今中轴线上尚有南门、山门、戏楼、石亭、围岭等。宫殿等建筑保存完好,2006年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
河南府城隍庙,俗称“府城隍庙”,位于老城西街西段北侧,坐北朝南。原占地120亩。至今中轴线上尚有南门、山门、戏楼、石亭、围岭等。宫殿等建筑保存完好,2006年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成立年份不详
“城”本指土筑的高墙,“荒”本指无水的护城河。为了保护城中百姓的安全,古人修建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和护城河。当时,大家都认为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事物受到神灵的保护,于是“城”、“黄”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将“城隍”纳入自己的万神殿,称其为惩恶扬善、护国之神。
我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城隍庙是芜湖城隍庙,建于三国时期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自唐代起,各郡县都开始祭祀城隍。宋代以后,祭祀城隍的习俗更加普遍。元天历年间(公元1328年-公元1330年),朝廷允许城隍娶妻。从此,城隍庙里就有了一间宿舍,专门供奉城隍和他的妻子。明朝时期,太祖朱元璋对城隍更加崇拜。据说,朱元璋在称帝之前,曾住在城隍庙,躲过一劫。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颁布了祭祀城隍的特殊制度,将京都的城隍封为“京师城隍”金华府城隍庙,其他为“都府城隍”。 、州城隍”或“县城隍”。
河南城隍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河南城隍庙重建碑,建于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五月。由此可见,在此之前,河南省就有一座城隍庙。
在卫灵公面前祈求平安
卫灵殿是河南府城城隍庙的主体建筑,里面供奉着卫灵公。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内原供奉卫灵公木雕像,两侧有判官、速报像。古代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八月十五、十月初一城隍巡视的习俗。人们请抬着卫灵公的木像在城里走来走去,祈求城隍保佑地方太平,城里的百姓安居乐业。 。
威灵殿屋顶覆琉璃瓦,正脊上雕刻有飞禽走兽、花卉等图案,造型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山脊四个角各有一人像,俗称“左金人”。据史料记载,这四个人物分别是韩信、庞涓、周瑜、罗成。传说这些人虽然是古代名将,但由于他们奸诈狡诈,上天要惩罚他们,所以让他们跪在屋檐上金华府城隍庙,受到“上不了天,上不了天”的惩罚。触地即无退路”。
我市于1992年对威灵殿进行了全面修复,并在此建立了市文物交流中心。
许多建筑物仍然保留
据河南府城隍庙现存碑文记载,河南府城隍庙在明末清两代曾多次重修,整体布局保存完好。
1927年,冯玉祥军队进驻洛阳时,将河南府城隍庙辟为中山公园。 1930年,河南府城隍庙被用作河洛中学校舍。
1959年,有关部门修建中州路时,河南府城隍庙开放,一分为二。现南院为洛阳三十中学和长城石雕,北院大部分为洛阳六中。
如今,在洛阳三十中学的校园里,我们仍能看到河南府城隍庙的南门和门两侧的石兽石鼓、拱形山门和一座戏楼。此外,现在的长城石雕院内还有一座六角石柱亭。文物部门于1997年修复了六角石柱亭,1999年修复了西厢房。
据老城文物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河南府城隍庙内的戏楼是人们祭祀城隍举行仪式的地方。在城隍“巡演”的日子里,人们常常唱戏祈福。如今,戏楼虽然破旧,但透过墙上青石的缝隙,仍能看到人们聚集在此祈福、看戏的热闹景象。
(记者 陆波 通讯员 孙海洲)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