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文/图:本报记者 余辉
鄯善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之畔。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是鄯善、陕西商人为“祭关帝、通乡亲”而建的场所。又俗称“关帝庙”。明清时期,穿城而过的京杭运河水运繁荣,给聊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太平街、双街、东关街、运河沿岸等地成为商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尤其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商人更是众多,于是鄯善会馆就应运而生。占地5.7亩(1亩约666.7平方米),建筑精美,鄯善风格鲜明,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山陕会馆牌坊,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两棵古槐树与建筑相得益彰。
雕刻精美的鄯善会馆内藏有珍贵文物。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色彩缤纷的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的飞檐斗拱,还有典雅的匾额、楹联等,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无不和会馆一样,被称为“古建筑之魂”。巩固历史“和艺术”。但你知道吗?鄯善会馆还有一种被称为“活古董”和“新鲜化石”的文物,就是两棵已有570多年树龄的古槐树。
这两棵古槐高大挺拔,枝干粗壮,挺立在庭院中央。会馆之所以能够拥抱比自身树龄近300年的古槐,是因为它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借景”手法。会馆以两棵树之间的中线为中轴线,依次有山门、戏楼、大雄宝殿、春秋阁等主要建筑。南北两侧的钟鼓楼、敌楼、庭院建筑对称分布,形成了一组坐西朝东、南北对称的整齐古建筑群。殿内两棵古槐生机勃勃的姿态与典雅古朴的建筑相得益彰,营造出生动典雅的意境。
槐树是我国产的古老树种,历来是吉祥、繁荣的象征。自周代以来,皇宫中就广泛种植槐树。到了唐代,高贵的槐树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内涵。民间还有“屋前树槐树,升官发财”之说。鄯善会馆的两棵槐树也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愿望,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五百年来,他们经历战乱,尝尽苦甜,抵御风霜刀剑,见证兴衰,用坚韧进取的精神书写了一段传奇。
夏天的国槐
这两棵槐树充满了时间的痕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它们将时光的碎片,组合成难忘的记忆,刻进年轮,写在枝叶间,创作出一幅生动的绿色画卷,展现地域风情。 ,体现地方特色,蕴藏历史信息,承载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走近他们,就像面对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冷静而睿智,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只想做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聆听静谧岁月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久远往事:黄河、运河文化的交汇与融合,运河古都的孤独与繁华,跌宕起伏戏曲唱腔的坎坷,旧社会的贫穷落后,新中国日新月异的改革……都让人感叹“古槐还在,夕阳红几度”!
两棵古槐在书写传奇的同时,也在诠释着什么是最长久的爱情陪伴。它们树叶相互缠绕,手拉着手,陪伴会馆数百年。它们共同创造了四季迷人的风景。就是“我在你之内,你在我之内”。
暮春时节,古槐枝头的嫩芽被暖风吹醒。短短几天的时间,绿植发芽,从点点蔓延到郁郁葱葱的大片,将整个庭院带入了春天的画卷。炎热的夏季,它们用巨大的树冠大胆地撑起茂密的绿荫,让人感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舒畅和感恩;金黄的深秋,黄叶像飞舞的蝴蝶。光滑的石板路上铺着柔软的地毯山陕会馆牌坊,走在上面沙沙作响,奏响了秋天的浪漫;冬天的古槐被简化了,光秃秃的枝条倒映着蓝天,像瓷器上的冰纹。如果恰巧下一场大雪,玉树翠枝、白雪皑皑,就像童话世界一样。就这样,无数个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风雨交加的早晨和黄昏,古槐装点着会馆的庭院,保护着水土。它们调节气候、挡风避灾、降噪防尘、美化环境……古槐无声,却始终默默贡献。
冬天的国槐
树滋养人,人们尊重树,尤其是这些扎根于时光长河、经历过人间温暖的古树。我们不应该只是路过他们的世界,更应该尽力保护他们。鄯善会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2010年,它给古槐贴上了名牌,让它们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上面清楚地标明了种类、树龄、编号、防护等级等信息,一目了然。此外,协会还陆续对古槐实施了古树扶持、树洞修复、土壤更新、定期体检等措施,消除病虫害,及时给古槐浇水。精心呵护,让古树更加苍翠茂盛,迸发出“老树常发新芽,绿叶常挂枝头”的勃勃生机。
一代代“行会人”肩负着保护文物、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改变的是外表,不变的是初心。他们精心呵护会馆和百年风雨同舟的古树,留住历史记忆和美好乡愁。
此时,鄯善会馆前的运河碧波荡漾,院内古树焕发青春,与美景相得益彰,给画中增添了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观赏古建筑、参观展览、欣赏文物。 “春天有桃花,夏天有荷花,秋天有落叶,冬天有雪,会馆里到处都是风景,一年四季都是好时光。”不要问什么时候来会馆最好。当你来的时候,你会看到最美的风景。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