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锡惠山麓无锡人的精神家园
时代的变迁往往在某一时刻无情地打断、割断文化的传承与演化,达到高潮又戛然而止。探寻一座城市的文化再现轨迹,我们只能站在时间的岸边,打捞散落在历史长河中尚未丢失的碎片,将文化样本一一拼凑起来。
秋冬季的过渡在惠山脚下、龙头河沿岸。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秋天的色彩绚丽多彩,耀眼宜人。在这里工作了36年的锡惠公园文化总监金世胜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在他看来,尽管岁月已蒙尘,但锡惠山麓始终是无锡文化遗产的源头,是城市文化遗产延续的风水宝地。
形而上的惠山古镇
2018年初,惠山古镇联合江南14个水乡古镇共同申报世界遗产。
江南古镇,以邻市苏州为例,是以江南民居为建筑载体的水乡居民生活的样本。与我们熟悉的这些古镇的特色不同,惠山古镇缺乏如此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商业氛围。在金世胜眼里,惠山古镇是江南水乡古镇中的一个特例。如果说江南古镇多是实体古镇模板,那么惠山古镇就是形而上的。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惠山古镇更多的是精神文化方面。”
小桥、流水、民房。江南古镇是江南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保留着江南民俗风情的平民生活被赋予了诗意的视角。惠山古镇则完全不同。它脱离了日常世俗生活,其文化多样而复杂。有普通百姓产生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如惠山泥人,也有士大夫留下的文化形态,如明园(愚公谷、寄畅园)、明泉(二泉)、书院(洗心)等。鲁书堂、随处书堂、二泉书院)、昆剧(走甲班、秦甲班)。如果说其他古镇的存在是生命,那么这里的存在就是活动。古镇里的寺庙、祠堂、花园,昔日很少有人居住。人们常常聚集在锡惠脚下,读书、游园、品泉、听乐、礼佛、祭祖。这些活动基本上代表了古代无锡人的最高水平。精神需求。古往今来,这片诗情画意的地方曾一度成为江南文化活动的中心,让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诗句,自成一派。
时至今日,矗立在锡山顶上的龙光塔仍是无锡最具历史意义的地标。金世胜表示,龙光塔不仅是无锡的地理坐标,也是无锡的文化坐标。龙光塔的修建与无锡科举的历史密切相关。 1574年,塔落成的同年,无锡人孙继高在高中获得了状元。龙光塔自建成以来,一直是无锡繁华文风的象征。无锡这个昔日的小县城,在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曾出过531名进士,创下了骄人的记录。 (注:据1994年版《无锡县志》记载,共有进士530人,其中唐代1人,宋代69人,元代2人,明代228人,230人)据清代钱永《西山龙《广塔进士题》碑记》记载,唐、宋、元时期无锡共有进士73人,其中宋代进士70人。
探究无锡的文化脉络,锡惠文化绝对是丰富多彩的。
一击。
别具一格的惠山宗祠
惠山古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祠堂文化。与全国其他地方的祠堂相比,惠山祠堂别具一格。
祠堂是旧时人们祭祀祖先、尊崇先贤的场所。中国的祠堂大多位于以宗族出身为基础的聚落中,大多在农村地区,一个姓氏一个祠堂。惠山宗祠与家人居住的地方完全分开,靠近城镇,成为一个独立的聚落。古镇不到0.3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有祠堂或遗址108处(最新统计),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这里不再局限于一族一姓一庙,这是一座城市的根。众多姓氏的祠堂都聚集在一处。可见,自泰伯赴吴以来,无锡一直是移民之地。南北文化的交汇与碰撞,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加丰富的文化气质。
从形式上看,与徽州祠堂造型宏大、布局规整、建筑风格庄重不同,惠山祠堂具有江南民居的特点。有的祠堂还配以亭、廊、亭,更添江南山水的庄严肃穆。的灵气。诞生于现代工业文明开端的清末祠堂,在旧式祠堂建筑中融入了中西元素。
从内容上看,国内祠堂大多是祠堂,金世胜告诉记者,“惠山祠堂多是专门的祠堂,即使现在有的祠堂已经成为某些姓氏的祠堂,但最初是供奉特定姓氏的祠堂。”崇拜某些人。”它是以一个人的特殊寺庙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花孝子庙和国君马庙。”
中国宗庙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孝、忠与家、国相对应,在惠山祠堂文化中得到体现,是无锡人传统价值观的缩影。惠山祠摒弃了旧祠堂的封建糟粕,祭祀那些为保家卫国而献身的人,那些为民请命的正直清廉的人。而这一直是汉民族的主流价值观。
同时,惠山祠堂内还设有供祭祀团体使用的祠堂。除了李鸿章奏请清政府为纪念战争中阵亡的淮军将士修建的昭忠祠外,还有供奉1860年无锡失陷后阵亡将士的祠堂,咸丰十年。中节寺供奉的是无辜百姓和少数在外地“过节而死”的无锡官员。中解寺内的《中解寺祭祀录》是对各乡牺牲者姓名进行统计无锡惠山祠堂群,经批准后写在牌位上。共计6,619人。这种集体祭奠无辜平民的祠堂,恐怕在国内祠堂中很少见到。体现了无锡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众生平等的慷慨、宽容和同情心。
此外,惠山祠堂群中还有一处类型独特的会馆,如鲁班堂,后来成为无锡市建筑行业协会所在地;华神寺,即后来的无锡山火署所在地。这些会馆祠堂的演变,体现了无锡社会经济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的逐步转变。
从寻根寻祖,到家国情怀,再到现代工商业精神,惠山祠堂的存在,赋予了惠山古镇更加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锡惠文化源远流长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断裂是不可避免的。惠山古镇为何还能保留如此多的祠堂、园林、寺庙建筑,保存如此多样、丰富的文化形态?
金世胜表示,这与古镇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古镇的主要陆地区域由西南的惠山、西山山麓斜坡和东北的古芙蓉湖塘尾组成。沿西山、惠山,形成西南高、东北低的总体地貌,依山傍水。有许多自然景点。 ,乃堪舆最佳风水宝地”(据夏全生、罗根着《无锡惠山祠堂》)。
事实上,堪舆学探讨的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谓“风水宝地”,是指自然地理环境优先,具有良好的地质地貌、良好的水文气候因素、适度的土壤和生物无锡惠山祠堂群,从而形成了人类与自然共同生存的理想生态环境。和谐共存,规避风险。天灾多了,文化才能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古镇依山傍水。昔日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陆路(十里相城)和一条水路(龙头河)。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也让古镇避免了更多的人为灾害。以祠堂为例。由于祠堂文化中含有一定的封建意识,当大多数祠堂经历了多次劫难和洗礼,所剩无几,岌岌可危时,惠山祠堂群却因群居而被“抹杀”在百姓民居之中。幸运的是,它一直保存至今,成为传统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对于锡惠文化的传承,金世胜表示,我们在讨论无锡的文化脉络时,不能只追根溯源,更要关注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滋养。比如与祠堂密切相关的家谱文化,一些优秀的家训、家规、家规,包括劝诫立志、励学、修身、待客之道,以及爱家、爱家的思想。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发挥着积极的文化教育作用。无锡图书馆史料中心藏有家谱1500余种,也是地级市中最好的之一。其中,近10年来,伴随着惠山祠的修复进程,无锡新建了1000余种家谱。当社会经济繁荣到一定阶段时,无锡人自身的文化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有益的养分,正在成为无锡文化脉络的未来。
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在千年文化文脉的滋养下,这座城市在这个时代的交汇处熠熠生辉,继往开来。
丁庆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