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样的地域特色。建筑是文化的结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民族建筑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中国民族建筑宝库博大精深。中国民族建筑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体系未变,在建筑界独树一帜。所有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一个视角来概括和理解其特点。民族建筑研究是中国建筑师及相关专业人士的重要课题,保护民族建筑优秀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桥梁,有的因历史悠久而闻名,有的则因其高超的建筑技艺而名垂史册。就其功能而言,都是便利交通,变“天堑”为通途。那么,世界上有哪些桥梁既能方便交通,又能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呢?是的,侗族特有的“风雨桥”就是这样一座桥。
在贵州、广西的侗寨,有许多著名的鼓楼和风雨桥。这些兴盛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充满民族气质。整个建筑不需要钉子、铆钉或其他铁制部件。它全部由耐用的杉木榫卯连接,从地面升起。风雨桥又名花桥、富桥、壮语“挺达”。是侗族建筑“三宝”之一。这是壮族、侗族、瑶族的交通习俗。它是栏杆式建筑的发展和延伸。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俗建筑之一。苗寨喜欢依山而建,而侗族寨则多建在江河两岸,隔水相望。于是,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篾桥等。最有特色的是风雨桥。侗族擅长建筑,尤其擅长桥梁建设。侗族聚居的地方,村前村后的交通要道上都有桥梁,有石拱桥、石板桥、竹排桥等,结构独特,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以遮风挡雨,因而得名。这是一座木石结构的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著名的城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桥长165米,宽10米,高15至20米。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铺有成排的杉木。其上有长廊,瓦顶,亭阁五间。楼阁呈方形,多角重檐。共五檐,层层而上。其形如宝塔,金碧辉煌。桥通道两侧设有栏杆。走廊两侧设有长凳,如同游廊,供行人观赏、休息。廊阁瓦檐、柱顶均雕刻花草、龙凤,精美绝伦,蔚为壮观。
风雨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它是用木头建造的,用凿子和榫头连接。桥面两侧铺有栏杆和长凳,形成长廊。石墩上建有楼阁,有多层。每层飞檐翘角,画凤雕龙。顶部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
桥由巨大的石墩、木桥桥身、长长的断面和亭台楼阁组成。除石墩外,均为木结构。不需要钉子和铁广西侗族风雨桥,都是用榫卯连接的。桥身以大树为梁。
从石墩开始广西侗族风雨桥,用巨大的木结构倒梯形桥,拱桥桥身隆起平衡受力点,桥面游廊犹如一条长龙。外廊上有三至五个三五层的桥亭,四个角呈八角形。桥檐瓦梁末端雕有檐翎,形状为朝阳的丹凤、跃滩的鲤鱼、抱宝的坐狮。
主梁顶上有两条龙抢宝雕塑,还饰有彩画。桥长长的轮廓作为过道,两侧设有长凳供行人休息。两堵长墙的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画神话故事的彩画。
整个建筑不需要一颗钉子或铆钉。全部用木凿成榫,横插、竖插。棚屋的屋顶都覆盖着坚硬而紧密的瓦片,所有裸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的桐油。因此,这些巨大的建筑,横跨江河,傲立于天空,任凭风吹雨打,坚不可摧。
风雨桥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为桥墩,四周用大块青石砌成,并填满石块。它是一个六角柱,上游和下游都有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影响。中部为桥面,采用密集悬臂简支梁体系,全木质结构。桥梁跨度一般不超过10米,以适应有限的木材长度。上部为桥面廊亭,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连接为一体。亭木柱之间设有长凳栏杆,栏杆外凸出一层挡雨檐,既增强了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了桥面和支架。桥架置于桥墩上,桥墩与桥台之间无铆接措施。只有桥台和桥墩充当高架平台。
侗乡风雨桥是侗族的象征,也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
引用文章时请注明转自“中国建筑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欢迎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