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1.《建国邦木》中的“邦木”是“华表”的原型
“华表”大家应该很熟悉,因为首都北京天安门前就有两座高大的华表。关于华表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源于古代宫殿、桥梁或陵墓前的石柱,称为望柱。柱子特别是上端,常有雕饰,多为云纹、珍禽异兽等图案。北魏杨宣之《洛阳佛寺志·龙华寺》中记载:“宣阳门外至洛水四里,建浮桥,谓之雍桥。南北有华表,高二十丈,华表上有凤凰,似欲飞天而起。”三国魏人何平舒《景福宫》中也有“华表灼灼,熠熠生辉”之句。这里的华表,是指宫殿之外的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建筑构件。天安门华表的设立,是为了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华表”和“望柱”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每只华表高9.57米,直径98厘米,重达2万多公斤。每只华表石柱上都盘绕着一条栩栩如生的蟠龙,龙似奔向云霄。每只华表的顶端都雕刻着两只云翼,云翼上方是一个圆盘,圆盘上方雕刻着一只名为“犼”的瑞兽,犼是龙的九子之一。
华表的由来,应与尧舜时代的“谏鼓谤木”中的“谤木”形象有关,“谤木”即为华表最初的原型。
晋朝崔豹所著《古今注·问答录》中程雅之问:“尧为何设谗树?”董仲舒的回答是:“今之华表,为横梁,柱头形似花,形似杠杆,用在一切路口。有人称之表树,以示君王受谏,亦为辨路口之用。秦时除之,汉始修之。今西京,谓之教务。”
晋朝皇甫谧在《帝王记》中也记载:“尧立鼓以人谏,舜立树以人谗。”相传尧帝曾在庭院中立鼓,叫人击鼓谏,称为“谗鼓”。后世在衙门、县衙的殿堂外立鼓,以谏言,应是尧谗鼓的一种传承。相传舜在交通要道上立木牌,叫人把谏言、建议写在上面,再由衙门派专人收集上报,这种木牌就叫“谗木”。谗,在古汉语中,本义是议论或批评别人的错误,是中性词。
《管子·桓公问》中记载:“黄帝立明台,以议事,以观贤人;尧有渠氏,以问民;舜有旌旗,以报善事,使君王不欺;禹立建鼓于庭,以问民;汤有宗节庭,以察民谗;武王有灵台,以举贤人。此诸圣帝王有而无失,得而无忘。”此记载中,立建鼓之举归于大禹,也可理解为大禹继承了尧帝开明的政治举措,更何况尧帝还在十字路口设立关卡,听取百姓的意见。
尧、舜、禹时代,“谏鼓”与“谗旗”乃至“行善旗”成为最高统治者与百姓沟通、倾听基层民众意见、宣扬善美的一大平台。后世以“谏鼓”来赞扬封建王朝开辟言论渠道的开明政治行为,并作为统治的象征流传至今。
2.“谏鼓谤木”中的“谏鼓”引发了谏官及相应机构的产生
“谏”字有直言不讳之意,从尧舜时代的“谏鼓”到后世“谏官”的出现,中国历史经历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由普遍太平向封建世袭君主制转变的过程。
监察御史即谏臣的设立,主要针对的是封建君主。监察御史的职责就是不怕得罪君主而被贬谪斩首,敢于直言,对君主的错误提出建议,督促其改正。《吕氏春秋·步句论资治》有:“欲知直,必有尺;欲知方圆,必有规矩;君主欲知己,必有直学士。故天子设辅佐师,以指点过失。女子不能自知,君主最甚。生存安危,莫求外道,而知己知彼。尧有鼓以谏,舜有木以谗,汤有义士,武王有鼓以警戒,犹恐不能自知。”这段文字中的“师”和“义士”与后世的御史相近。《周礼·地官》也有“御史在一官二吏之下”和“御史负责谏谏王之弊”的语句。不难断定,御史这一职位至少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夏末,关龙蟠因直言不讳而被夏王桀折磨致死,这再次说明,御史这一角色早在奴隶制出现后就已诞生。
据《吕氏春秋》《武公篇》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吾赴宴早来早去,得罪天子的面子,进谏要忠心,不避死,不重富贵,不如东郭,请任他为大谏。”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设置了“大谏”一职。真正的“谏”一职的设立,始于春秋时期的齐国。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仲大夫、赵国的左思国、楚国的左图等职务,都是谏官性质的。《论语·子路初会》有“君王无谏官,则失节”之句,再次说明谏官一职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存在。东汉班固《白虎通?监政》有“设辅佐使者”之句,说明辅佐使者的作用犹如皇帝的羽翼,是重要的宰相。
汉代有监大夫等职,隋代有“乃彦”,宋代有“司监”、“正彦”,并设立监院。宋代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王玉珍、苏辙等人都曾任监察御史。元代,司监、正彦职被废除,但监察御史还兼有监察御史的职能。
三、汉隋“谏鼓谗木”的影响
受“谏鼓谗树”启发而设立的御史一职,在秦朝被废除,到了汉朝又恢复。《资治通鉴·汉纪五》记载,汉文帝开元二年(公元前178年)五月,诏书上说:“古之治天下,有扬善之旌,有谗树之木,以通达治道。今律有谗言恶语之罪,使群臣不敢畅言,天子无从听闻过失,何以引得远方有德之人来朝?除之!”从皇帝倡导的“谤法树”到“谤法”及其罪状,我国政治文明已由尧舜时代进入家族统治的封建时代,但尧、舜、禹的开明政治遗产仍在崛起和活跃,朝廷“御史”的政治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淮南子》卷九有《兵法训导》一章,云:“古之天子朝见,群臣直谏,博士诵诗,盲师吟诵,百姓传话,史官记过,宰相减膳,尚不足为过。故尧设鼓以谏,舜设橛以谗,汤设司仪,武王设鼓以戒,虽小过如毛,亦有备而来。”东汉高邮则评论道:“欲谏者,击鼓。”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古代,皇帝上朝时,大臣们直接提出建议,博士们吟诵《诗经》中带有政治讽刺的某些诗句,乐师们通过音乐进行劝告和警告,官员们把百姓在街头的议论汇报给国王。史官们可以大胆地记录皇帝的错误,宰相可以减少皇帝的膳食,以示他应该反省自己的错误。但是,皇帝还是觉得这些监督措施不够。于是,尧设鼓供人参议时敲击,舜立木柱供人写意见,商汤设立监察官,周武王准备摇鼓以警告自己要谨慎。即使发生丝毫的错误,他们也已经采取措施来防止和惩罚自己。
正是在这种有利的政治环境的引导下,民间特别是知识分子才敢于向朝廷献策。据《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记载,汉安帝刘攸年间,外戚把持朝政,河间(黄河中游以北地区的统称)人赵腾直接“入宫上奏,点明得失”,即直接向朝廷上奏,指出朝政的得失。这是民间谏议的典型表现。汉安帝大怒,下令将赵腾关入狱中审理,并判处他“违抗君主不义”罪,可判死刑。这时,太尉杨震不顾政治危险,上书救赵腾,说:“吾闻尧舜时代,谏谏谗之人,立于朝廷;殷周贤王,小人怨谗之时,尚且尊崇其德。故而显其智,不隐秘,取人之长,发民之心。今赵腾谏谗,与亲手犯法,大有不同。恳请陛下除去罪名,留腾性命,以劝民言之。”汉安帝不解,将赵腾“葬于城中”。汉安帝不理解和采纳杨震的建议,最后处死了赵腾,将其置于城中示众。“谏谗”的开明政治风气在东汉一朝一夕就改变了。
不过,《后汉书》卷五十六《张浩传》中,又记载了一个叫赵腾的人。此事发生在汉顺帝年间,赵腾并未受过刑罚。记载如下:顺帝刘豹即位时,任用浩为司空,举荐人多,举贤能能,天下皆赞他。当时,清河(今河北南部)人赵腾告发灾祸,诛杀朝政。皇帝奏疏群臣,要求逮捕赵腾,查办此事。他所举八十余人,皆是诽谤之人,应严惩不贷。张镐上疏劝告说:“吾闻尧、舜立鼓以劝谏,三王植树以惩谗。春秋集善录恶,圣王不诛小事。滕等虽犯法,本意忠义正直,若将他们处死,则天下闭塞墓前华表是什么样的官员,谏源断绝,非明德于后世也。”皇帝这才恍然大悟,将赵滕的死罪减了一等,其余一律封为司寇(二年一刑)。四年后,朝廷以自然界阴阳不调为由将他革职,赵滕获得了新生。
这样一来,汉朝应该有两个赵腾,一个是因上书朝廷而被处死,另一个是先被关押后又被释放。汉文帝时期,政治风气开明,政通人和,后来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兴盛现象;但到了东汉安帝、顺帝时期,这种开明的政治风气已经几乎消失了,这也说明汉朝的命运已经不远了。
历史发展到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他吸取了南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审阅公文、奏折,哪怕冬天冻僵了手也不在意,还继承了尧舜时代“谏鼓谗木”的传统,为百姓畅所欲言,开辟了渠道。
为了广纳谏言,听取众人意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萧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箱子(当时叫箱子),一个是“谗木箱”,一个是“龙石箱”。如果你是功臣或才人,但未受赏赐或提拔,或才华未受重用,可以将你的书信放在龙石箱里。如果你是普通百姓,想对国家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将你的书信放在谗木箱里。萧衍在位48年,占据了仅有55年历史的萧梁政权近90%的份额。如果没有发生“侯景之乱”,这个王朝的结局会是怎样?可惜,历史上没有“如果”。
四、谏鼓谤木在唐代的影响
唐高祖李渊任命苏世昌为谋士,苏世昌经常以“疯癫”的姿态当谋士,讽刺李渊。一天,李渊从泾阳打猎回来后,高兴地大声问侍从:“今日打猎开心吗?”苏世昌接过话头说道:“陛下抛下一切事务,打猎还不到十天,陛下不开心。”意思是说他百日不打猎,所以不开心。他讽刺皇帝的味道,真是浓烈而辛辣。李渊一听,脸色顿时一变,正要发作,却笑着说:“陛下又要发作吗?”苏世昌回答道:“如果只为自己着想,可以说是疯癫;但是为陛下着想,所以忠心耿耿。”李渊听后,一笑置之,但心里还是很佩服这位谋士的忠心耿耿。
据《新唐书》卷一百零三《苏世昌传》记载,有一次李渊在辟香殿设宴,苏世昌也出席了。酒醒之际,苏世昌向李渊敬酒,故意问道:“这么宏伟、精雕细琢的宫殿,是隋炀帝所建的吧?”李渊知道苏世昌又是在讽刺他,便说道:“你善于谏言,看似诚实,实则欺诈。难道你不知道这宫殿是我所建的吗?为何谎称是隋炀帝所建?”苏世昌回答说:“我但清宫、鹿台,非圣人所为。陛下能在武功旧居避风雨,当时就觉得很满足了。当今世人厌恶隋朝的奢靡,所以实现了开明的唐朝来了。陛下应该断绝奢靡,返璞归真。如今宫殿修建得如此华丽,装饰得如此富丽堂皇,想彻底消除隋朝的乱象恐怕也难。”身为皇帝的李渊不仅没有责怪御史的冷言冷语,反而连连称赞。
孙福嘉是隋朝万年县的法吏,李渊建立唐朝后,孙福嘉是第一个给李渊谏言的人,希望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据《新唐书》卷一百零三《孙福嘉传》记载,李渊即位后,第一个向李渊进谏的人就是孙福嘉。他主要提到三点:一是天子有争臣,虽不义,不丧江山。隋朝灭亡的原因,就是统治者听不进自己的过失,总以为自己功德大于五帝三王,放纵奢靡,导致“天下士卒,人口枯竭,盗贼日增”。当时不是没有直言不讳的大臣,主要是因为“天子不纳谏,大臣不敢告之”。如果隋朝也能开辟坦荡之道,“任用贤能之士,赏罚恰当,大家工作愉快,谁能撼动乱势?”所以,他希望李渊不要以为得天下容易,而忘记了隋朝失天下并不难,劝告李渊:“狩猎时,当顺应四时,莫忘迁徙。”其次,他希望李渊制止“诸娱”等不属于“正统音乐”的淫乱之风,“放掉郑乐,远离阿谀奉承者”,把“非少非夏”的“妓女”所唱的音乐一律废除,恢复“雅正”之声。第三,人性本相类似,习气不同。他希望李渊慎重选拔太子和诸侯身边的人,“左右管事必慎重选拔,凡不义无赖之徒和善于狩猎、歌舞、闲庭信步之人,只可悦耳目,随时准备驱使,决不许他们拾遗补缺。”他还指出,历来“家子不孝,兄弟不和,皆因左右乱而致”,因此,选拔太子和诸侯身边有德之人十分重要。李渊完全采纳了孙福嘉的建议,提拔了孙福嘉。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听取臣下的建议,与其父亲开国皇帝李渊的榜样有关。《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传》记载,唐太宗曾“嫌弃授勋大臣多不近情理,欲贬之”。这里的“大臣”指的就是唐高祖李渊。魏征对李世民说:“古人立谗树,听取自己的过失,今人上奏,犹如谗树。陛下要听取得失,就让谗树畅所欲言。谗言若诚,则利陛下;若不诚,则不害国家。”李渊对那些帮助他建国的人,都慷慨地封爵授勋,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气度。与进谏受谏相比,政治成本微不足道,魏征等人直接进谏的勇气和李渊树立的榜样,对李世民后来管束群臣的本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唐代的政治家深知尧舜时代的谏鼓与谗木所带来的政治教化,除魏征外,其他大臣也常常以此为借口献策。
据《新唐书》卷九十八《王贵传》记载,王贵曾是李建成太子府的中舍人,后升任中云,李建成待他很好。李建成与李世民发生矛盾时,李渊就把责任推到王贵身上,责怪他不能很好地引导太子,将他流放到西州。李世民称帝后,把王贵召回,任命为谋士。李世民对王贵说:“正君制恶臣,不能治;正臣侍恶君,也不能治。君臣同德,天下才能平。我虽不明智,但愿您多多指教,改正错误,平定天下。”王贵说:“古时皇帝有七个大臣与他争论,如果不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会相继死去。如今陛下既显圣德,又采纳了我的建议,我愿尽心尽力为您效劳。”李世民十分赞同王贵的说法,于是下诏任命王贵为御史,与中书门下、三品官员一同入阁。王贵“尚诚纳善,时时出谋划策”,深得唐太宗的信任。
有一次,王贵看到太宗身边有一个美人,原来这个美人是被庐江王李渊从别人手里抢来的,因为李渊和太子李建成关系很好,所以被诬陷谋反,被杀,首级被送到京城。李世民见到王贵,就说:“这个庐江王心术不正,抢了她的丈夫,还占为己有,这还能不死吗?”李世民现在正在给自己找一个拥有这个美人的理由。
王贵听后,便离开座位,走到李世民身边,语气平静地说道:“陛下,您觉得庐江王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李世民说:“你杀了人,又娶了他的妻子,还问我是对是错,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王贵回答道:“我听说齐桓公到虢国问长老们:‘虢国为什么会灭亡?’长老们回答说:‘因为虢国好善恶恶。’齐桓公说:‘若真如你所说,虢国君应该是一位贤明的君王,为什么会灭亡呢?’长老们回答说:‘不是,虢国君好善不能任用,恶恶不能除掉,所以才灭亡的。’如今陛下知道了庐江王灭亡的原因,而庐江王的美人妃子却还在陛下身边侍奉着陛下。感觉陛下是在肯定庐江王当初做的是对的,陛下明知道这样做不对,这是知恶不除。”李世民被王贵的话触动了,他夸奖王贵说得有理有据。
还有一次,李世民让礼部侍郎祖小孙教宫女们音乐,宫女们的音乐水平始终没有提高,李世民就经常批评祖小孙。王贵和同为谏臣的文彦博一起劝告李世民说:“祖小孙是个正直的人,陛下让他教宫女们音乐,然后又批评他,难道您是想告诉天下读书人不值得重视吗?”
李世民听后大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怎么会欺上瞒下,为别人说客呢?”
文彦博见皇帝生气,连连道歉。但王贵却不肯认错,拒绝向皇帝道歉。他说:“我是前妃,该死,陛下饶了我一命,召我到枢密院,请我效忠。今日陛下怀疑我是出于私心。陛下对不起我,我却没有对不起陛下。”
王贵顶撞李世民之后,一时哑口无言,脸上露出羞愧之色,君臣之间便和好了。李世民也接受了王贵等人的建议,不再责怪为人谨慎的礼部侍郎祖孝孙。
次日,李世民对房玄龄等人说道:“昔周武王不用伯益、叔齐,周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难纳谏,吾力行先贤之道,实为吾悔过。昨日责怪王贵、文彦博,实为吾悔过。你们切不可因此事,不肯奉劝!”
当时,王贵与房玄龄、李靖、文彦博、戴胄、魏征等人共同辅政。李世民认为王贵在察言观色和言辞表达上很有优势。有一次,他对王贵说:“请你帮我评判一下房玄龄等人的才华,你比他们哪一个更优秀?”
王桂回答说:“论勤政报国、尽心尽力,我不如房玄龄;论文武双全、兼任将相,我不如李靖;论通报清楚、肯纳请托,我不如文彦博;论解决繁琐急难、保证百姓拥护,我不如戴胄;论乐于进谏、羞于天子不如尧舜,我不如魏征;论清浊扬清、憎恶善善,我比这几个人总有一天会好过。”李世民认为王桂总结得很好;房玄龄等人听后,也觉得王桂总结了大家的优点,他的点评和结论很准确。
在李世民与魏征交往中,魏征常常直言不讳。李世民曾在与太子谈话时说:“吾初得魏征,日夜为吾谏言。征死后,刘礼、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继位。”据《新唐书》卷九十九《刘礼传》记载,李世民曾对群臣说:“吾今欲听吾过,诸君可言。”当时,长孙无忌、李绩、杨师道三人异口同声回答:“陛下以大德治国,臣愚昧无知,不见陛下过失。”尚书右相刘礼出言:“然近来呈上来的几封信,并不符合陛下意愿,若当面质问,皆感羞愧汗流。恐此非谏言之道。”他指出唐巡抚对上书进谏之人的“质问”态度,可能影响进谏之人的积极性,希望皇帝予以纠正。唐太宗立即回复:“您说的很好,我可以纠正。”
根据汉元的传记,在唐的旧书第80卷中,库里安格(Chu )被降级为“不服从皇帝的意志”,并被任命为坦州州长汉元(Han Yuan)总理提交了一个纪念活动,以纪念以下言论。巨大的变化,受益于伟大的计划,为未来留下良好的声誉,并传播不朽的声誉。”
根据唐(Tang)的第173卷的郑坦(Zheng)的传记,在的14年中,Zheng Tan被任命为帝国顾问。 Zheng Tan和他的同事Cui 向法庭报道:“自从您登上宝座以来,您已经过了太多盛宴并进行了太多的狩猎和夜晚,与您相近的人的奖励是由活生生的血液和肉体制成的,不应浪费他们。这将防止官员对整个世界的祝福皇帝的错误。
李博的传记新书的第118卷记录在唐皇帝的统治时期,李博是当时的辅导员。及时的部长们都是la脚的,如果la脚和倾斜在外面,那么忧虑就会累积,而忧虑会累积,肯定会发生灾难,如果您的恐惧会遇到三分之二。我的三个示威将危害该国。”他还说:“左派和右派人员负责训练和批评,但他们保持沉默,没有任何事情。如果任命官员而没有问责制,那么他最好解雇他们。”
根据唐的第130卷的传记,他登上了王位,他用刑法统治着这个国家,当时,人们的陵墓曾是唐·尤(Tang Yu Yu)的陵墓右金将军陈向法院报告,戴宗皇帝赞扬他不惧怕权力的行为。 Pei Chen微笑着回答:“这不是您所知道的。我的岳父现在很强大,皇帝登上了宝座,因此他必须有很多追随者。现在,我揭露了他的次要缺点,以表明我不是一个依赖权力的人。向皇帝报告。皇帝认为Pei Chen所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因此他夺回了所有权力,将鼓击败相关部门,以防止某些人为某些“琐碎”的问题打扰皇帝。
5.吴周政权期间的审查员倾向于“害怕使用武器杀死老鼠”
尽管审查员有权直接就包括皇帝在内的国家事务发表意见,但他们有时必须谨慎。
唐的新书《歌曲的传记》的记录是,出生时是金斯,是直立的,有很好的原则,善于写作,他很快就成为了一名监督的审查员。 IEF,负责国家纪律检查和监督的重要法院官员。
当时,有一封“飞行信”(类似于今天的“人信”)指责吴的男性最喜欢的张开东推荐“同志”,或者是一个理解风水的人,以“观察好和不好的运气”,以预测叛逆的罪名,以预测叛逆的人。
吴想夸大Zhang 兄弟和Zhang Yizhi,所以她对Song Jing说:“ Yizhi和其他人已经告诉我这一点。
但是,辛仍然坚持他的原则,并坚持此案。不怕冒犯吴皇帝的“恩惠”,并准备死而遗憾地死了。
吴对Song Jing的争论感到“不高兴”,但她还觉得Song Jing并没有错。
吴在她的底部感谢歌曲,并要求他们对歌曲jing表示感谢,并拒绝与他见面。
法院曾经在法庭上举行宴会,而被评为第三级官员,而Song Jing则被排名第六,并坐在底部。
Song Jing作为回报:“他们的才华和低角色,那么您为什么说他们是最好的呢?
当时,法院将张伊兹(Yizhi)和其他人视为,并没有命名他们的官方冠军。
Song Jing回答:“按照您的官方职责,您是一名高贵的官员。您不是他的家人奴隶,所以您为什么会这样说话?”
6.“示威与诽谤”的声音在清朝几乎消失了
从诱人,接受和拒绝示威墓前华表是什么样的官员,君主与他的封建王朝中的关系源自“示威和诽谤木材”,这是复杂的和微妙的。王朝不得不愿意或顺从地喝这种苦药。
尽管非汉人可能会掌管世界,但汉知识分子会在发生这种情况时提醒他们的新大师,要求他们了解“反对诽谤的示威”的文化传统,并向公众舆论开放。
天利山(Tian )在清朝的第三年是金奇()。他曾经为皇帝写了一个纪念馆,希望皇帝能够学习历史来理解理性,明智和接受建议,并说:“对圣人的研究应该从阅读历史开始。历史是古代皇帝的成就和损失的森林。如果皇帝宽大,仁慈,仁慈,善良,善良,善良,以及他的事务,那么他的事务就会繁荣,他的事务和态度将得到良好的态度旧的方式,讨厌听到错误,并喜欢沉迷于欲望,他的人民将不安,他的事务不会得到很好的管理,我的世界将在下降和混乱。雅典变化。他希望由《曼彻斯》建立的清朝的皇帝和他的部长能在宋朝上读西玛·古的“ Zizhi ”,但他特别强调,皇帝应该有勇气作为政治人物“接受建议”。
尽管《王朝》由曼彻斯()建立了更多的法院制度,但自从唐(Tang and Song)王朝( of Q.除了一些政府的办公室外,如果有一个官员,则必须有一个官员,而官员的地位高于Han官员的地位,以表明该人比Han人更高尚,而这一现象却显而易见。元王朝的Achi。
在Yao和Shun时代创造的“咨询和批评”的传统为人们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开辟了道路,在清朝中,在封建君主制之后,在Sun Yat-Sen先生的指导下被推翻了。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阐述了古老的“咨询和批评”,不仅在国家体系的建立中继承和创新了,而且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古老的呼唤的声音,这些声音无法从批评和自我公务上的双重变体中造成很长时间
Shu
4, 2022 at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