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惠东霞角城:杨法遵家族的迁徙与发展

  • 探秘惠东霞角城:杨法遵家族的迁徙与发展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石牌坊
摘要

霞角城内十三家祠堂围屋大门一关,大家就在城堡内,所以杨氏族人把这围屋叫做“城内”。围屋名称也被大家叫成了城内十三家祠堂。祠堂后面为庭院,庭院后为围龙居室。城内十三家祠堂围屋属三堂二横一围龙样式的围屋。这是以前杨氏后人读书的书院,修建之后,将成为一座富有客家风格的民宿。

下滘城十三祠及围墙

董氏祠堂_董氏祭祖祠堂视频_大董故祠堂

明末,嘉应府长乐县(今梅州五华县)人杨法尊随其叔父到龟山白芒新陂子(今惠东百花镇)学打铁为生。他勤奋好学,很快学会了杨法尊善于打铁,后来开了一家铁匠铺,所打制的镰刀、锄头等农具坚固耐用,价格合理,深受乡亲们的喜爱。杨法尊成家后,生了五个儿子:杨华茂、杨玉茂、杨长茂、杨生茂、杨永茂。

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儿子的长大,杨法尊决定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建房。一位风水师向他推荐了两井上洋尾(今下蛟村、桥北村、官田村、围龙村等)。两井、上洋尾等村落被誉为能聚八方财源、子孙繁衍之地。于是,杨法尊听从了风水师的建议,于清初携家人移居到两井上洋尾创业,成为两井上洋尾的创始人,也是杨氏的始祖。他的子孙后代在此地散布开来,修建围屋,成为了两井的一个大家族。

清乾隆二十年(1746年),上杨卫杨氏六世祖杨学谦与其七世祖杨弘谟叔侄在下角村共同修建围屋。围屋坐北朝南,西南向,由正厅、龙屋、天井组成。前部为三进二横式建筑,后部为龙围屋,依山而建。围屋占地面积约409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192平方米。共有九间殿堂、十八口井、九十二间房间。

董氏祭祖祠堂视频_大董故祠堂_董氏祠堂

围龙屋内有半月形花园,面积约1200平方米。若从高处俯视,围龙屋形似一张老式的围椅。围龙屋四周的围墙用土和沙土夯筑而成,高约6米,墙厚0.4米。整个建筑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犹如一座小城堡。一旦大门关闭,众人都在城堡内,所以杨家把这个围墙称为“城内”。杨学谦有七个儿子:杨和钧、杨丕谟、杨和龄、杨和鸾、杨和英、杨和凯、杨和准,人称“七家”;杨弘谟有六个儿子:杨宝善、杨宝慧、杨宝全、杨宝光、杨宝川、杨宝先,人称“六派”。由于共有十三户人家,围墙内的祠堂便成了十三户人家的共同祠堂,所以被称为“十三家祠堂”。围墙在城里也被称为十三家祠堂。

董氏祠堂_董氏祭祖祠堂视频_大董故祠堂

围墙前没有正门,必须通过围墙两边角楼上的旋门进入。东角楼上的旋门朝东,门上立着一块绿麻石匾,上面浮雕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进入斗门,有一座牌坊,是一座用14块弧形麻石砌成的圆形门,高2.3米。村民称之为“日月门”。条形的门像一个“日”字大董故祠堂,圆形的门像一轮满月,日月相对,十分有趣。“日月门”这个名字很有描述性。稍加留意,就会看到门上悬挂着一艘木船。这里地势比较低,当发生洪水时,村民可以乘这艘木船转移到安全地带。

正殿前有三道门,三道门间有墙隔开,形成三个独立的小院落。从中门进入祖堂,第一进是前殿,前殿有一道木屏门相隔,上书“这是一块歌颂杨震的匾,东汉时他在关西讲学二十余年,博学多识,通晓经学,品行高尚,被同时代人尊为“关西孔子”。背面有一块匾,上书“福禄寿”二字。第二进是中殿,中殿有一道二柱六叶木屏门,与上殿隔开大董故祠堂,门上方有一块篆书匾,上书“福禄寿”三字。第三进是上殿,上殿有一座神龛,用来供奉杨家祖先的牌位。 “破四旧”时期,祠堂用石灰粉刷,现虽已清洗,但上面仍留有石灰的痕迹。祠堂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金玉满堂”,两边刻有对联:“三相政绩卓著,经世济世;四相廉洁,世代相传。”“三相”是指明代的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在经世济世方面无与伦比。他历任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成为内阁重臣。正统年间,他被封为大学士,辅佐政事,人称“三杨”。“四知人”是指汉代的杨震,曾任荆州刺史。曾举荐王密出任昌邑县令。有一次,杨震路过昌邑,王密趁夜里无人的时候拿出十斤黄金送给杨震当赏赐,杨震却不肯收下。王密说:“夜里无人知晓。”杨震怒道:“天知,地知,你我知,怎能说你什么都不知道呢?”王密羞愧地退了下去。他树立了做清官、传承家族诚信的榜样。

董氏祭祖祠堂视频_大董故祠堂_董氏祠堂

祠堂后为天井,天井后为龙围客厅,横屋与祠堂之间有台阶相隔,四角建有角楼,民居后半部的龙围屋是主屋的延伸,与主屋两边横屋的顶部相连,城内十三座祠堂,均采用三堂两横一龙的格局。

董氏祭祖祠堂视频_董氏祠堂_大董故祠堂

围墙广场的一侧,有一口长井,井里的水清澈甘甜,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村民推着马车甚至摩托车来这里打水,井边原本有一个石盆,可惜的是,2016年杨家捐钱把石盆换成了青麻石盆,并在上面刻上了“饮水思源”四个大字。

2004年8月,城内十三祠堂民居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下滘村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在城内十三祠堂民居的后面,有一栋正在修缮的两进马头墙老建筑,这里原是杨家后裔读书的书院,修缮后将成为一处客家风格的民宿。下滘正变得城内城外一样美丽!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