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牌坊”背后的“保卫和平”坊

  • “石头牌坊”背后的“保卫和平”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石牌坊
摘要

在中山公园南门,有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上书“保卫和平”四个大字。而今这座“保卫和平”坊已是中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为了纪念被打死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的。第二年,被视为国耻的克林德碑被拆除,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当时,协约国战后的宣传口号是“公理战胜,强权失败”,石碑坊遂被改名为“公理战胜坊”。

中山公园南门,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写着“保卫和平”四个大字。 如今,这座“和平保卫”广场已成为中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不过,初建时,这座石碑被称为“克林德碑”,位于东四南街总布胡同西口。 当时京城的人们对这个名字很“硬”,所以大家都叫它“石牌坊”。 它是为了纪念被杀的德国部长克林德而建的。

1900年6月,义和团包围了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 使馆区内各国大使一片混乱。 6月19日,各国使节收到清政府“各国人士必须在二十四时内离开北京”的照会。 但没有人保护,外国人不敢踏出东交民巷。 于是,各国公使纷纷向清廷提议推迟离开北京的日期。 至20日上午9时30分,清政府仍没有答复。 脾气暴躁的德国部长克林德决定亲自和他的翻译一起去总理衙门。 宰相衙门”。1861年1月,应恭亲王奕欣要求设立,由奕䜣等人担任事务大臣。】请一个解释。各国大臣目送克林德和翻译离开东交民巷两辆礼轿内,看着外面的情况,所有人都为他们担心。

轿子走到东四南街总部胡同西口,正巧碰到了在此巡逻的清军神机营队长恩海。

保卫和平牌坊的影响_保卫和平牌坊中山公园_保卫和平牌坊

恩海到底是怎么打死克林德的? 一百多年来,历史学家一直存在分歧。 国内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恩海开始要求克林德一行人停下来,但克林德从轿中开枪。 恩海出于自卫开枪射杀了克林德。 与克林德同行的翻译幸运地活着跑回了东交民巷。

保卫和平牌坊的影响_保卫和平牌坊中山公园_保卫和平牌坊

克林德被杀后,京城的局势更加紧张。 没过多久,八国联军就从天津向北京进军。 三个月内,恩海被抓获,并在克林德死亡的地方被斩首。

保卫和平牌坊中山公园_保卫和平牌坊的影响_保卫和平牌坊

恩海虽然死了,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正如德国弗莱堡大学学者贝恩德·马丁所说:“无论如何,克林德遇刺一开始并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后来德国政府将其渲染为政治事件。” 占领北京后保卫和平牌坊,德国政府利用克林德林德的谋杀案不断向清政府施压。 本来已经惊慌失措的清政府向德国递交了国书,对克林德的死表示“深切的遗憾”,并希望德国政府“见证一切猜疑”,“尽快达成和解”。

保卫和平牌坊_保卫和平牌坊的影响_保卫和平牌坊中山公园

《辛丑条约》第一条就是允许清政府在“柯大臣”去世的地方为他建立纪念馆,并让淳亲王载沣亲自前往德国“代表大清皇帝和国家对此事件表示遗憾”。 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初十(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碑动工,历时一年零七个月竣工。 整个纪念碑采用四柱三间七层的中国传统牌楼造型。 它宽约 4.7 英尺,高约 2 英尺。 它东西横跨繁华的东单北大街。 当时,碑上刻有拉丁文、德文、中文,并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了《悔祸诏书》。 光绪在题词中要求凡是看到此碑的人都要“见事思人”。 然而,当时每一个走过石牌坊的中国人都抬不起头来,心中只感到愤怒和羞耻。

保卫和平牌坊中山公园_保卫和平牌坊的影响_保卫和平牌坊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国成为战败国,中国成为战胜国的一员。 消息传来,北京人民一片欢呼,中国人民感到自豪和自豪。 次年,被视为国耻的克林德纪念碑被拆除,迁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 当时,同盟国的战后宣传口号是“正义胜利,强权失败”,因此市北方坊更名为“正义胜利坊”。

1953年,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为表达与会各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保卫和平牌坊,会议决定将“正义胜利广场”更名为“和平保卫广场”。邓超超/文

本期照片由杜克大学图书馆、Fotoe 和中山公园管理处提供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