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石雕的起源
民间石雕作为生活的原发性艺术,是生活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真实的生活艺术。民间石雕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艺术的起源,因为作为原始石雕,更多的成分是工艺和工具的起源,这是因为民间石雕的美术形态,其表现载休包括大量工具在内的手工艺制品,它同今天概念上的石雕发展历史有相通之处,但又有自身的特征。
从文化的角度看,民间石雕具有下层文化,通俗文化或平民文化的性质,民间石雕产生于特定的农村社会,并深受这种社会形态环境的影响,深刻地体现了民间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与上层文化对应、整合并列而存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化是一种混合统一的文化形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不分高低贵贱,生产资料、社会产品归集休所有,平均分配消费品,没有上与下、朝与野、雅与俗的区分,因而这时产生的艺术也是没有文化差别的艺术,作为艺术的创造活动也是立足于以实用和精神功利为目的的,不受外在因素的T-扰,能依据个人的本来意愿.利用现存的条件进行设计制作工具,既是艺术的活动,同时又是生产或生活的内容,创造了具有审美价值的劳动工具(艺术作品),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交织在一起。卜这一时期不仅创造了较高文明的原始文化,而且形成了一些原始的信仰崇拜观念、思维模式,各种原始工具、生活用具、原始建筑、绘画、雕塑以及富有装饰意义的工艺品,这一切不仅是反映了原始艺石雕术发展的高度,也是原始人类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没有具体的归属和阶层划分。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的出现,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社会组织结构产生了变化,不仅出现了上层阶级和劳动人民(下层阶级),还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化,原始文化的混合统一性也因此日渐消失,原始统一的文化逐渐分为上、下两大体系,这两种文化具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创造和接受对象、文化价值和标准以及不同的传播方式。随着这种文化层次的分解,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两条不同的演进轨迹。其中一支随着上层社会的需要逐渐发展变成适应上层阶级的艺术形式,无论是艺术的创作目的、风格特征、形式语言和审美旨趣等都具有本阶级的艺术特点,艺术创造与生活逐渐脱离,并发展上升为纯粹的精神产物进入意识形态领域,起先这类石雕艺术大部分进人宫廷官僚贵族阶层,成为贵族官僚的宫廷艺术。另一支则继承了原始艺术的衣钵,保持了人类原始时期的文化的混合性,成为社会底层民众的艺术创造,并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这种艺术创造保留了原始文化的某些特点,因为社会环境和结构的变化,更多的具有下层文化的特点,表达了民众一定的认知文化、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审美情趣的民间美术也逐渐形成,并在民间广泛传承、传播。
然而,作为雅文化的上层文化和俗文化的下层文化,二者不存在实质性的对立,二者既是同源,作为流派又是相互交织、融合的。历史表明,许多宫廷艺术以及文人艺术都是从民间直接发展而来或从民间美术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民众也直接参与了许多非自身需要和非自身占有的大量艺术创造,在这些艺术创造中必然深深打上了民间美术的印记。从全部艺术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民众的创造力有着较大的显现,占据了主导力量,这一切不仅说明了民间美术在艺术发展史上的本元性、母体性及其重要地位,同时也显示了民间美术与上层文化之间的联系。如北京故宫御花园的石雕九龙御路、九龙壁雕刻,图案花纹内容丰富,结构造型生动饱满,富有民间色彩;南京明故宫遗存的巨大石础和壁石,花纹雕刻也富有浓厚的民间风采。而宫廷对民间的影响也是自古有之,战国时期“齐桓公好服装,一国尽服装”,“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即证明这一点。民间美术形成后,与其他非民间美术的关系实际上处于一种联系与离异趋同与求变,融会交织的复杂状态。